几个国土与金钱关系的故事,说透了国家主权面前金钱就是浮云_赔款_左宗棠_日本

发布日期:2025-07-06 20:23    点击次数:166

在头条搞创作

晚清的危局催生了许多挽救国家的想法,然而这些主张中也不乏“救国变卖国”的荒诞理论。

例如,有人曾提出过一个极端的方案:将新疆、西藏甚至内蒙古、满洲等地方“卖掉”,认为这些地区若出售,可以获得10亿两白银。这些钱除了用于偿还甲午战争(对日本赔偿的2亿两白银)的巨额赔款外,剩余的部分则可以投入教育、洋务改革和君主立宪等改革活动。这种观点简直是病急乱投医,充满了短视与荒唐的想法,反映了当时思想的局限性和眼光的狭窄。虽然这一观点早已受到众多批评,我今天特别想从经济角度剖析一下其中的深层问题(甚至这对我们今天的经济思考仍有启发)。

在国家的领土和主权面前,钱到底算什么呢?

第一个故事

展开剩余76%

清朝甲午战败,的确赔了大笔的款项。小日本要求了2亿两白银,数目远超鸦片战争以来清朝所有赔款的总和,几乎是数十倍!即便晚清当时已是举国羞辱、到处低头,拼命掏钱,但小日本依然不满足。甚至在甲午战争后的庚子赔款中,清朝还额外赔了近亿两白银,但即便如此,小日本依然觉得不够!为何如此?因为他们真正的目标并非金钱,而是中国的土地与主权!

从1895年到1945年,近半个世纪里,小日本一边索要赔款,一边不断侵占中国领土,实际上的目标是占领中国的国土。由此可见,在国家的领土面前,钱又算得了什么?从更深的层面讲,财富不过是昙花一现,而山河永固才是真正的财富,是千秋万代的基石!别人要的,是你的国土,你却想着用自己的土地去换取一堆并不值钱的货币,想想这有多幼稚。

第二个故事

1900年,清朝再次战败,要赔偿八国联军一笔天文数字的赔款,总额达10亿两白银!然而,这时发生了一个奇怪的现象——其中两个国家,居然表现出了某种“良心”!日本居然提出列强应该减少赔款,而美国则在几年后通知中国政府,称“赔款过多”,并要求退还部分多收的款项。

最终,这笔庚子赔款并没有完全赔偿,完成了大约六成。为何?因为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,许多国家,除了日本,竟然主动放弃了尾款!这里的深层原因之一是:钱,根本不重要!八国联军最终意识到,光靠敲诈中国的钱并不能满足它们的真正需求,它们真正要的是中国的资源、劳动力和主权。而清朝支付的不过是银锭罢了,说难听一点,就是一堆贵金属。可在当时的国际社会,金本位已成为主流,银子的价值骤然贬低!在国际金融的舞台上,这些银两几乎已经变得一文不值了!

这也说明了,除去银两贬值的风险外,随着时代的推移,国家主权变得愈加重要。走到极端,看看新中国成立后如何立刻废除所有不平等条约——那些曾经剥削中国的“强盗”,如今连索赔的资格都没有!这证明了,国家的主权是无价的!

第三个故事

这一段历史,几乎是在同一时期,同一背景下发生的,它同样涉及到领土与钱的关系。故事的主角是左宗棠,他通过借款收复新疆。1878年,左宗棠领导的新疆收复战并不比甲午战争轻松多少。左宗棠当时几乎是以“必死”的决心去打这场战役,甚至冒着极大风险。

最能体现这一战役经济账的问题就是,清朝当时为这场战役预算了1000万两银子,但实际只能拿出300万两,剩下的资金必须靠左宗棠自己去筹集。那时,李鸿章等权臣正在朝政中掌权,他们不仅不给左宗棠支持,反而袖手旁观。面对资金短缺,左宗棠凭借自身的聪明才智,向外国银行借款、通过海关向外国势力借贷,甚至动用民间资源,最终勉强筹足所需资金。令人震惊的是,这场战役最终虽然花费巨大,但结果是——钱可以慢慢还,土地却被稳稳保住了!毕竟,战后的新疆面积达180万平方公里,这块宝贵的国土才是最重要的财富。

正如“卖地换钱救国论”所提出的那种短视策略,左宗棠的眼光远远超过了这些“割地求生”的愚昧思维。他深知,土地才是国运的根本,而通过保住疆土,经济的复兴与繁荣可以逐步实现。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!

最后一个故事

大家对于阿拉斯加应该都有一定了解,它的面积达170万平方公里,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矿产资源。但你是否知道,在1867年之前,阿拉斯加其实是沙俄的飞地,是沙俄横跨欧亚美三大洲的象征。然而,最终阿拉斯加被以“贱价”卖给了美利坚合众国。

今天的人们对于阿拉斯加的售价已经不再关心,但无论多少银两,结果只有一个——钱没了,土地也没了!这是一个警示:无论金钱多么宝贵,但如果失去了国土与主权,那一切都将变得毫无意义。

通过这些故事,我们可以看到,面对国家的领土和主权,金钱到底是多么微不足道的东西。真正的财富,不在于金银财宝,而在于保持国家的完整与尊严。

发布于:天津市